前段時間,小米正式發(fā)布了小米智能音箱的最新一代——小米 Sound 2 Max,售價 1999 元??吹竭@個價格,一些米粉就不淡定了:" 一個‘小愛助手配件’,賣這么貴真的沒問題嗎?"
誒,你還真別說,小雷在認真看了看 Sound 2 Max 的配置后,反而覺得賣 1999 元真沒啥毛病。因為只要忽略掉 Sound 2 Max 的智能屬性,那么這款產品其實從設計到性能參數(shù),都是對標 HiFi 音箱的,而 HiFi 音箱的價格一般是多少,應該就不用小雷過多解釋了吧?
不過,小米音頻在 HiFi 音箱圈也確實沒什么口碑可言,作為一個突兀闖進圈子的 " 新手 ",小米 Sound 2 Max 又是否真的值得買呢?
雖然早在發(fā)布小米 Sound Pro 時,小米智能音箱的價格就已經摸到了千元的門檻(999 元),但是這款產品在發(fā)布后的反響其實一般,小米 Sound 系列之后都沒有推出新的旗艦型號。
小米 Sound Pro 當時主要對標的產品是 HomePod,只不過受限于單元調教和聲學設計,低頻的質量實在是一般,然而本身又是偏流行向的調音,以至于最終的音質表現(xiàn)只能說是勉強及格,至少小雷試聽后,很難說服自己花 999 元買一個回家。
說實話,小米 Sound 2 Max 是那種你第一眼看過去,不會以為是智能音箱的產品,長方體的外觀搭配三分頻的設計,加上一體式金屬壓鑄鋁合金機身,多數(shù) HiFi 愛好者估計都會將其當做是某個北歐 HiFi 品牌的新品,至于價格?那當然是五位數(shù)以上了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HiFi 音箱賣的不僅僅是外觀,還有音質,那么小米 Sound 2 Max 的聲學架構又是什么配置呢?從小米公布的參數(shù)來看,其采用的是三分頻對稱式架構,上下兩個單元為 4 英寸的 30W 低頻揚聲器,中間則是 1.5 英寸的 10W 高頻揚聲器 +4 英寸的 30W 中頻揚聲器的同軸設計。
看到這個聲學搭配,估計不少 HiFi 愛好者很快就想到了某款產品,沒錯,就是被譽為高端監(jiān)聽音箱標桿的——真力 8331A,這款音箱就是采用類似的低頻對稱 + 中高頻同軸設計,至于售價嘛,則是 19400 元 / 只,和小米 Sound 2 Max 一樣按只賣。
注意,這里并沒有說小米 Sound 2 Max 能與真力 8331A 對標的意思,只是想說明這類聲學架構其實有著更高的上限,如果小米能夠將調音和聲學協(xié)調做好,音箱的整體表現(xiàn)必然不會差。
此外,小米 Sound 2 Max 還支持多種音色風格、EQ 調節(jié),并且能夠在 app 里進行智能空間校準,針對不同大小、布置的空間調整聲效,而在立體聲模式下還支持聲場重構功能,能夠根據音箱的擺放位置重構音頻聲場,帶給使用者更好的立體聲體驗(購買無線連接器最高可支持四只音箱互聯(lián)組成立體聲矩陣)。
聊回小米 Sound 2 Max,作為小米殺入高端音箱市場的第一款產品,小雷認為這款產品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一個新的市場——高端智能 HiFi 音箱。
一直以來,HiFi 音箱和智能音箱其實都是涇渭分明的市場,前者主打音樂愛好者,價格動輒幾千上萬,后者則是針對智能家庭場景,音質只是賣點之一,核心是品牌所代表的智能生態(tài)。
但是,單純的智能生態(tài)其實賣不出高價,因為智能生態(tài)擴張需要的是低門檻,所以你能看到小米推出 99 元的小米小愛音箱,蘋果發(fā)布 HomePod mini,本質上就是為了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。
不過,這也讓智能音箱市場陷入一個瓶頸,既然不同型號的智能體驗都來自云端,與音箱本身的配置沒有關系,那么用戶自然就沒有更新?lián)Q代的動力了。從洛圖科技歷年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來看,自 2022 年開始,中國的智能音箱銷量就已經開始進入下滑階段,并且一直持續(xù)至今。
有意思的是,報告也顯示在整體銷量下跌的同時銷售額卻經常逆勢增長,也就說明用戶對于高端智能音箱的需求其實并沒有得到滿足,不少用戶在選購產品時反而會考慮買更高端的型號,以此滿足日常的娛樂需求。
在這個方面,最早給出回應的其實是華為,2019 年發(fā)布的 Sound X 與著名音箱品牌帝瓦雷聯(lián)名打造,售價 1999 元,后續(xù)也接連推出了多款合作產品,售價都普遍超千元。
只是在此之后,其實也沒有第二個廠商跟進,只有小米推出了 Sound Pro 試水,而且從嚴格意義上來說,這些采用圓柱設計的立體聲音箱,其實也和 HiFi 扯不上什么關系。
因為不管如何搗鼓揚聲器排布和音頻算法,單一聲源都是無法模擬出真正的雙聲道立體聲效果的,除非你再加一個音箱,組成雙聲道。但是,這樣的話又受限于全向聲學架構,不可避免的出現(xiàn)聲音干涉問題,進而影響實際的聆聽效果。
所以,在小雷看來,直到小米 Sound 2 Max 發(fā)布之前,智能音箱市場其實都沒有一款能夠稱得上 "HiFi 音箱 " 的產品。現(xiàn)在想想,其實小米 Sound 2 Max 的設計理念很簡單,它并不是在智能音箱上整合 HiFi,而是在 HiFi 音箱上整合智能生態(tài)。
縱觀當下的智能音箱市場,小度、天貓精靈以及亞馬遜 Echo 也在嘗試尋找屬于各自的 " 第二增長曲線 ",但走的路卻完全不同。
作為百度 AI 戰(zhàn)略的延伸,小度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是內容與服務生態(tài),從知識問答、影音娛樂到兒童教育,小度的 AI 語音系統(tǒng)幾乎成了 " 萬能入口 "。但在硬件層面,小度的策略顯然更加務實——繼續(xù)強化帶屏智能終端的交互能力,如 X10、X9 Pro 等型號,重點放在視覺互動與家庭陪伴。
而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從誕生起就帶著濃厚的 " 生活服務入口 " 標簽,無論是 CC 系列帶屏音箱還是 X6 智能音箱,重點仍在‘聲控購物’、‘家電聯(lián)動’、‘ IoT 互聯(lián)’等電商與家居融合場景上,缺乏專注于特定使用場景的細分產品。
某種程度上,小度和天貓精靈都更像是 " 會說話的智能盒子 ",而非一款專為某個場景設計的智能音箱設備。亞馬遜的 Echo 其實也類似,其主流產品與小度、天貓精靈的定位相似,但同時也推出了 Echo Studio 這樣聚焦音質的旗艦產品。
在雷科技看來,過去幾年,智能音箱拼的是生態(tài)、語音識別、響應速度,但是隨著市場飽和已經很難再打動消費者?,F(xiàn)在的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音箱本身的附加值(音質、設計)、家居融合的美感,以及能否成為客廳中 " 有溫度 " 的存在,所以小米這次的思路其實很簡單:先做出能打動耳朵的硬件,再去談智能生態(tài)。
當然,在小雷看來 Sound 2 Max 并不完美,對 HiFi 發(fā)燒友來說,它還談不上 " 純正 HiFi",對主流用戶而言,1999 元的價格門檻依舊偏高。但正因為它橫跨兩個本來互不交集的市場—— HiFi 和智能音箱,才讓它成為一個有趣的產品。
或許,幾年后我們再回頭看,小米 Sound 2 Max 并不一定會是銷量上的成功者,但它有可能成為智能音箱邁向 " 高端化 " 的開始。